索達吉堪布:證悟空性與因果不虛並不相違

 

 《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169)

索達吉 堪布  開示

【要義】

 《中論》以「不生」抉擇因果空性,間接宣說了因果不滅,如雲:「諸業亦不滅,以其不生故。」因果就如同人的影子,雖是恍恍惚惚的有,但實際上本體不成立,因為它沒產生過。《入中論》以「不滅」說明瞭因果不壞,論雲:「由業非以自性滅,故無賴耶亦能生。」業並不是自性滅的,故即使不存在唯識宗所許的阿賴耶,也可以成立業因果。這兩頌一個是自性不滅,一個是自性不生,雖然角度不同,但實際密意是一致的,都是說因果在勝義中不生不滅,但在名言中依一個相續可以成立。

 

  印度諸位大德和智者們都說,現空雙運在凡夫人面前似乎相違,但實際上並不相違,因為萬法空性的緣故,因果不會滅失,而在因果顯現的同時,萬法又是空性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規律,不管你承不承認,它都存在。

 

  相信因果存在,不單單是證悟空性的一種定解,沒有證悟空性的人通過偶爾的因緣,也可以發現因果不虛的真相。


  證悟空性的境界越高深,取捨因果就越細微。

 

  對方辯駁道:「佛在《百業經》中說:『諸比丘,眾生所作之業,不會成熟於外境的地、水、火、風上,只會成熟在自己的蘊、界、處上。』很多佛經中都講了造業者感受果報的道理,如果說『我』不存在,怎麼會自作自受呢?因此,你們聲稱『我』不存在違背釋迦牟尼佛的教言。」

 

  (現在也有些人明明不懂佛教,卻喜歡用釋迦牟尼佛的教言來駁斥別人。我聽到有些人的辯論特別可笑,他連基本的辯論方法都不懂,就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說:「釋迦牟尼佛是怎麼講的,出家人不應該這樣做,因為什麼什麼……」自認為明白一點道理,就有資格指點江山,其實佛法廣大如海,不懂裝懂只能顯露自己的無知。)

 

  對方還是很有智慧的,若是一些小小的邪見,寂天菩薩也不值得駁斥。破曰:不會相違。中觀宗在觀察勝義時俱生我和遍計我都不存在,跟石女的兒子沒有差別,但在未經觀察的名言中、於眾生的迷亂面前,業報應該存在於同一相續。比如我在人間佈施,後於天界享受妙樂,人與天人就是一個相續。

 

  我們從小到老乃至死亡,身體可以說是一個相續;從被無明迷惑的凡夫到成就佛果之間,雖然在六道中流轉無數,但心也是一個相續,就像念珠一樣不斷。這樣的相續可假立為「我」,在名言中作為因果的所依,因此,勝義中沒有因果並不等於名言中也沒有。《中論》以「不生」抉擇因果空性,間接宣說了因果不滅,如雲:「諸業亦不滅,以其不生故。」因果就如同人的影子,雖是恍恍惚惚的有,但實際上本體不成立,因為它沒產生過。《入中論》以「不滅」說明瞭因果不壞,論雲:「由業非以自性滅,故無賴耶亦能生。」業並不是自性滅的,故即使不存在唯識宗所許的阿賴耶,也可以成立業因果。這兩頌一個是自性不滅,一個是自性不生,雖然角度不同,但實際密意是一致的,都是說因果在勝義中不生不滅,但在名言中依靠一個相續可以成立。

 

  在座的人,不管是初學者也好,有一定佛學基礎的也好,對這些問題一定要牢牢掌握。現在有些人聽到空性,就認為:「萬法若是空,怎麼安立因果呢?」「如果我不存在,造善業就沒有意義了吧?」「我不存在的話,修加行幹嘛?我都不存在了,難道是為了石女兒而修加行嗎?」這些人平時不做善事,也不積累任何功德,說起大話來頭頭是道,完全墮入斷見派。

 

  大家一定要知道,萬法在勝義中是空性,無有任何實質,而在名言中,因果絕對是不欺惑的。如果能通達這一道理,即可了達釋迦牟尼佛的殊勝教理,《三摩地王經》雲:「於諸法中不執著,常能攝受一切法,於諸業果信不動,最勝世尊說是法。」若對諸法一點都不執著,明白勝義中一切皆空,對世俗因果的誠信就會毫不動搖,這是佛陀所宣的最殊勝、最深妙的法藏。了知這種真理的人,龍猛菩薩在有關論典中一直讚歎。(在我們藏傳佛教,龍猛菩薩所說的話,除了具邪見者、瘋狂者以外,大家百分之百承認,因為他無誤抉擇了佛陀的究竟密意。漢傳佛教也是如此,只不過有些人什麼都不懂就胡說八道,除此之外,對龍猛菩薩這樣權威的大智者,每個佛教徒都是承認的。)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也說:「諸智者以奇語贊,說此雙運真奇妙。」印度諸位大德和智者們都說,現空雙運在凡夫人面前似乎相違,但實際上並不相違,因為萬法空性的緣故,因果不會滅失,而在因果顯現的同時,萬法又是空性的。

 

  有些人認為明白空性後,什麼都不用做了,磕頭也不用,念經也不用,天天就是睡懶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證悟空性的境界越高深,取捨因果就越細微,因此,一個人有沒有證悟空性?從其行為也看得出來。假如特別害怕墮入惡趣,言行極其小心翼翼,說明對空性有所認識;如果對一切惡行無所顧忌,對一切善行不生歡喜,這時候就很危險了。以前有個人說米拉日巴尊者是斷見派,尊者回答說:「我有沒有墮入斷見,你看我的行為就可以。」因為米拉日巴修行非常精進,每天除了中夜以外,上夜下夜都不睡覺,一直行持善法。現在有些修行人也是如此,早上起得很早,晚上睡得很晚,白天不散亂,始終非常精進,取捨因果也特別謹慎,這說明他對空性有所認識。而有些人不承認前後世、不承認空性,每天抽煙、喝酒、打牌,渾渾噩噩地消磨時光,這種人肯定對空性沒有任何定解。

 

  當然,相信因果存在,不單單是證悟空性的一種定解,沒有證悟空性的人通過偶爾的因緣,也可以發現因果不虛的真相。在二戰時期,有一天,艾森豪威爾將軍乘車去參加緊急軍事會議。當時天氣非常寒冷,他看到一對法國老夫婦坐在路邊,凍得瑟瑟發抖。原來,這對老夫婦準備去巴黎投奔兒子,但因為車子拋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不知如何是好。於是艾森豪威爾立即把這對老夫婦請上車,特地繞道去了趟巴黎。送完這對老夫婦之後,才風馳電掣般地趕去參加會議。儘管艾森豪威爾根本沒有行善圖報的動機,但他的善心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當天幾個德國納粹狙擊手埋伏在他必經的那條路上,如果不是為送老人而改變了行車路線,他恐怕很難躲過這場殺身之禍。後來據說他成了一個非常虔誠的宗教徒。

 

  還有一個故事說,有個士兵看見一個乞丐,手裏拿著一枚假銀幣,在路上一直哭泣。士兵覺得他非常可憐,勸他不要哭,自己用真銀幣跟他交換。那個假銀幣不能用,也捨不得扔,士兵就穿了一根線戴在脖子上,算作紀念品。沒想到後來在戰場上,一顆子彈正好擊中銀幣,救了他一命。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規律,不管你承不承認,它都存在。我原來也舉過一個例子,就像你吃了毒藥後,不管承不承認它有毒,它遲早都會要你的命。因此,造了殺生、偷盜等自性罪和佛制罪的人,終究都會感受痛苦,而造了善業的人,對相續絕對是有利的。

 

  當然,因果法門甚深難測,並非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佛經中說:「因果相應勝法門,細微難見佛境界。」因果十分深奧、殊勝、微細,它唯一是佛的境界,阿羅漢和世間人都無法徹知。《雜譬喻經》中就有個公案說:佛在世時,有一位阿闍世王,一天,一個以殺生為業的屠夫拜見國王,請求國王每遇節日需要殺生時,全部賜給他來做。阿闍世王問為什麼,屠夫說他有一個小小的神通,知道自己前六世都是屠夫,從事殺羊的職業,而死後均轉生天界,享受天福,所以他覺得殺生是轉生天界的因。

 

  阿闍世王很不解,去請教佛陀。佛陀觀察到這位屠夫前世造過一個善業,由於這一功德,使他得以六回生天享福,出生為人又能知宿命。但他知宿命的能力很淺,只知過去六世殺羊生天的事,再早一些的事情便無法得知,於是誤認為屠羊是生天享福的因,而不知殺生的罪業應受惡報,一旦機緣成熟,將會墮地獄受極大痛苦。

 

  世間人的小神通,包括聲聞阿羅漢的神通,對長遠的因果無法瞭解,故月稱論師說「亦遮思維諸業果」,一般的凡夫人不要隨隨便便猜測因果。現在有些人似乎超過佛陀了,一開口就是「你今天供養什麼什麼,來世一定會變成人,沒有問題」,這些愚昧無知的人什麼都敢說,好像自己是造世主一樣。其實因果沒那麼簡單,真正證悟空性、對因果有瞭解的人,深刻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言行特別謹慎。

 

  眾生所造的業雖不會失壞,但按照大乘的說法,依靠一些殊勝的對境、不同的因緣,惡業也可以減輕,甚至不需受報。唐玄奘講過他上師戒賢的一個故事:戒賢具有超群的智慧、清淨的戒律,在印度弘揚佛法的貢獻非常大。後來他患上重疾,全身如同刀刺般疼痛,他想絕食而死。夜裏夢見文殊菩薩對他說:「你在前生當國王,殘害了很多百姓,你應當懺悔自責,怎麼能自盡了事呢?有位支那僧人來此學習,已經在路上了,3年後應該到這裏。將佛法傳授給他,他再去流通,你的罪自然就消失了。」3年後玄奘果然來了,戒賢向玄奘敘說了自己的往事。

 

  現在也有很多人行持善法後出現不順,比如身體不好了,魔障現前了,這很可能是往昔的罪業重報輕受,因此沒有必要去抱怨,理當坦然受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