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常以為供供財神、唸唸財神咒,就可以獲得財富,這是極其錯誤的觀念。

 

佛教的財神,都是諸佛菩薩以大菩提心廣度眾生,而化現為護法形像。所以要想依靠財神護法而獲得財富,必須和財神護法相應;而要想和財神護法相應,就必須先發菩提心。也就是說,如果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求,不管你供了多少供品、唸了多少財神咒、乃至修了多久的財神法,都沒有用,因為與諸佛菩薩、財神護法的心不相應。唯有捨棄自己的貪心,普為眾生求財,為利益眾生而求財,為護持三寶、廣行佛事而求財,且如實去做利生佛事,才能和財神護法相應,而獲得財神護法的護持。修行者真發菩提心而修財神法,則飲食衣服等資生之具不虞闕乏,但如果想靠財神法來積累錢財,那是不可能的。

 

又有人認為如果過去世沒有種下福報的因,修財神法也不能成就。這是對佛法沒有根本的認知。佛教是因果論,不是宿命論。如果認為今生的一切都必須依靠過去世所做的業而決定,那是宿命論,不是因果論。即使過去世沒有種植任何福報的因,但今生你發了菩提心來修財神法,這個菩提心比供養諸佛的功德都大,難道不是福德的因嗎?現在種下福德的因,加上財神護法的護持,難道不能結成現前衣食受用的這一點小小的果嗎?如果不發菩提心,單靠供供財神、唸唸財神咒而想發財,那才是不合因果。

 

佛教要求信徒去除貪慾,甚至鼓勵拋棄所有世俗財富過著簡樸的出家生活。從教義上來看,佛教教導人們離苦得樂,財富或許能解決人們一些物質上的苦,但只有智慧才能引導人們真正脫離各種痛苦。因此教義上,智慧被視為最高的財富。如《瑜伽師地論》以信佛、持戒、慚、愧、聞法、佈施、慧為七聖財,四種資具為非聖財。

 

然而,佛教雖然教導人們過簡樸和清淨的生活,但在修行的過程中需要社會力量的認同與支持,因此權貴者與富人的護持是非常重要的。釋迦牟尼剛成道的時候因為得到舍衛城給孤獨長者(Sudatta)供養的祇園精舍,才得以建立僧院,後來佛教能傳播到印度和世界各地,也受到各國國王或大施主的支持。同樣的,佛弟子不管是出家僧團或個人修行,也都需要金錢的護持。

 

如閉關、讀佛學院、翻譯經典、建立修行道場等等。所需的金錢,除了在家眾部份自己經營所得外,更多的是要靠他人的支持,尤其是出家僧團更是全部依於施主的護持。 因此,佛教(特別是密教)中,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財神護法,甚至很多本尊也都具有增益財富的功德。

 

以上文章,摘自: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