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藏曆2020~2051年2月 ◁◀ 請點擊進入
目前分類:法 師 文 集 (125)
- Oct 30 Sun 2011 23:21
天降月的由來及功德
- Oct 27 Thu 2011 12:05
索達吉堪布:佛法難聞,難到什麼程度
索達吉堪布:佛法難聞,難到什麼程度
學佛的人都知道這樣的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難得的道理,不是一下子就能夠說明白的。佛法難聞的道理,同樣也不容易說明白,或者不容易得到認同。不過,佛家經典所說的任何事情,都有依據、出處,都是可以實證的。文殊上師索達吉堪布,在為弟子們講解佛法難聞的時候,是這樣講的(當然了,要理解下麵的意義有一個前提,就是確認並相信輪回的存在):
- Oct 19 Wed 2011 18:44
發心實際上是一個大學問–宗薩欽哲仁波切
問:我們以菩提心幫助別人,但是有的時候會越搞越糟,怎麼樣用智慧的方式,以菩提心來幫助別人?
仁波切回答:一直到我們能夠證得見道位,在這之前,我們不管做什麼,總是會給某些人惹麻煩。第一,我們的智慧很不成熟,我們同時也沒有究竟的智慧。第二,所謂方便呢,我們也沒有真正的方便的法門,只有說我們有關於方便,我們有這種概念罷了。
談到你在做什麼事的時候,或者你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讓人家不舒服,這其實非常不容易。比如講佛的十力其中有一個解發心力,就是能夠瞭解一切眾生的發心,這個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像我在這邊講《入中論》,我沒有辦法知道每一個來參加人的發心,尤其是每一來參加人每一刻的發心也不一樣。有的人來參加可能是為了成佛,有的人只是為了躲雨。所以發心實際上是一個大學問。
- Sep 30 Fri 2011 20:18
素食的依據
濟群法師開示
素食為我國佛教千百年來的傳統美德,是大乘佛教慈悲精神的具體表現。可近百年來,大概是人們視野開闊的關係,對素食問題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學佛非吃素不可,否則不成其為信徒;有人則恰恰相反,以為學佛不必吃素,並舉蒙、藏、錫蘭、泰國等地區僧侶為證,這兩種說法孰是孰非呢?的確有必要討論一番。
素食在人們心目中,大體與蔬食(吃菜)及不肉食相近,然依佛制戒律及整個佛教界情形來看,佛教徒並非絕對的蔬食主義者,因為蔬食中的蒜薤是不食的;也不是絕對的反對肉食者,在小乘戒律中允許吃之淨肉。至於平常所說的不食葷,葷是葷辛,指蔥蒜薤韮等臭味極重的東西。
- Sep 30 Fri 2011 18:06
海濤法師:為什麼不能吃香菜 (芫荽)
芫荽(學名:Coriandrum sativum)又名胡荽、芫茜,俗名又稱香菜。
海濤法師 開示
問:為什麼不能吃香菜?現在很多地方做齋菜的時候還是會用到香菜做配料,師父能不能告訴相關的經典依據呢?
- Sep 15 Thu 2011 12:58
正確的見地是絕對必要的
──《三聯生活週刊》專訪宗薩欽哲仁波切
“生命背後到底是什麼?我們常常不是向內思維,反而用外在的事物,宗教、哲學,書籍,來回答這些內在的問題,因而常常走到岔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對本刊記者說。
感受一朵花,並非人生的全部目的。曾經,有一個學生問他,人生目的是什麼?他說:“人生就是你身邊睡著一只老虎,你會恐懼、逃避,如果你不知道這一切是幻象就成問題。你要騎在它上面,撫順它的毛,人生的目的是要和老虎睡覺。”
我們身外的一切現象,都在我們身內有相互對應的存在。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說,真正的“朝聖”,就是看到自己的心。但普通人往往需要形式感的啟發,他就經常會被問到有關前往佛教聖地朝聖的細節問題。為了回應這些問題,他寫了《朝聖──到印度聖地做什麼》。應該去哪兒,如何做,它不是給觀光客的旅遊指南,更多是提供一種心靈上的指引。
《人間是劇場》則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在世界各地的講座(開示)合集,涉及多方面內容。這是一本集中了他思想精華的書,其中收錄有他對見地與禪定的詮釋、對死亡的忠告或者講生命是什麼,以及對《金剛經》詳細而徹底的講解等。“哲學意義上講,‘金剛代表各種錯誤的見地’。”他說,“我們需要《金剛經》的要義來消滅自我,而這部經的關鍵任務是摧毀所有的見地,是為能摧毀金剛的智慧。”
- Sep 08 Thu 2011 14:57
煙供聚資法
第十三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杜都多傑
煙供聚資法是由藏密第十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杜都多傑所傳,為方便行者修持,經漢譯整理廣為普傳,以利人天,行者將因誠心精進修法之功德,而獲諸佛、菩薩加持,天龍八部擁護。尤其是人世間的諸惡因緣,可得轉輕、息滅,所求諸事滿願成就。行者即使一生只修一次煙供法,其功德將永存於法界而不滅,如此當知修持煙供,其利益不可思議。
焚香的意義
- Sep 08 Thu 2011 13:55
煙供、嗅供、火供
尊貴的第十二世 泰錫度仁波切 開示
火供主要的類別有三種,第一種稱為桑,第二種稱為餗,第三種稱做津塞。 "桑","餗"," 津塞"之內又包含有許許多多種的薈供類型,但主要的仍是這三種。
火供可以分為三類
- Sep 06 Tue 2011 22:08
平均每5秒鐘就有一個兒童死於飢餓
索達吉堪布 8月27日開示
如今,平均每5秒鐘就有一個兒童死於飢餓。但我們缺少食物嗎?並非如此。人類為了吃肉,把36%的穀物、74%的大豆用於飼養牲畜,而其中90%的營養卻白白浪費,變成了它們的糞便。據統計,1人吃素1天,就能讓20人1天免於飢餓。 對比了這些數據之後,你還在等什麼呢?
- Aug 24 Wed 2011 13:33
2011年8月1日《經濟觀察報》採訪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我“繼承”了老師這個事業。
文章來源:http://www.almostbuddhist.com/main/newsactee.asp?id=56
2011年8月1日《經濟觀察報》採訪了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據說這一期到目前為止已經創下最高銷量,以下是採訪全文:
- Aug 24 Wed 2011 12:50
2011年8月宗薩欽哲仁波切對大家部分問題的最新回答
文章來源:http://www.almostbuddhist.com/main/newsactee.asp?id=57
問題 1:怎樣才能相應上師?
仁波切的開示是:
「要能把上師相應做到最好得修習大圓滿或大手印的法門,因為只有透過它們,才能做得最徹底。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要能做到是很難的。所以像我們這樣的初學者,有一種方法是上師瑜伽法。這個法門讓你觀想你從上師那裡得到灌頂,最後上師溶入你自己。上師的心與你的心,兩者變得不可分離。」
問題2:仁波切的著作如能在蘋果APP STORE裡購買就更方便了,比如ibook.
- Aug 20 Sat 2011 15:48
邪師就在身邊,如何辨認邪師?
淨空法師 開示
1 現在這個時代,邪知邪見充斥在世間,正是《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2 這些邪師是什麼人?魔子、魔孫,專門來破壞正法。人數之多,佛用恆河沙來比喻。
- Aug 10 Wed 2011 12:58
菩提道次第心傳錄(擇師)
蘭仁巴 著
多識仁波且 譯
從一個學法弟子的角度講,拜師是萬世大計,選好上師可以萬世受利,選不好就會墮入罪惡的深淵。拜師如就醫,若逢到良醫,可以治好病,逢到庸醫不但治不好病,還會要命。病中最可怕的不是影響肉體的疾病,而是影響精神健康的疾病,因為前者只影響今生一世,而後者卻能影響萬世的苦樂。我們這些人所害的是無明煩惱病,是深入到心性深處的最可怕的病,世上的人治療一個肉體上的小病,尚且選擇良醫,何況我們害的是最難治的大病,豈能隨便請人治療?因此,選師必須十分慎重。
選師不能看名氣大小、地位高低、信徒多少,也不能看有沒有裝神弄鬼的神通之類,而要看具備不具備經續中明確指出的那些可做上師的德性。想做上師的人要以經續中提出的德性形相衡量自己,提高自己,想拜師就學的人,也要以這些德相條件衡量投靠的物件。
- Aug 09 Tue 2011 22:29
如何選擇明師
《聖嚴法師》著
韓愈曾經說過︰「術業有專攻」,因此,學習任何法門都應該選擇有專精獨到功力的明師,不論做學問、學藝和學佛,其道理都是相通的。雖然明師未必出於明師之門,明師門下也未必出高徒,但是追隨明師,至少不會指錯方向,教錯要領,實要比所謂「以盲引盲」來得安全。
- Aug 09 Tue 2011 22:08
擇師十條件
- Aug 05 Fri 2011 14:38
人鬼之間的佛事
聖嚴法師 開示
一般人誤將做佛事,看成專為死鬼而設的儀式。因此我要再度的告訴你:佛法的主要對像是為活人而非死鬼,為亡靈超度,仍是一種補救的辦法,不是佛教的中心工作。所以,做佛事宜在生前,死了人固然要做佛事,結婚、生產、禳災、袪病、祝壽、謀職、開張、交易、建造、安居、行商等等,也都應該做佛事。
修功積德,行善致福,做佛事豈僅為了度亡而已?佛法能致現生之福,能致後生之福;能致人天富貴的世間福果,尤其能致福智圓滿的究竟佛果。民間習俗,以為誦經拜懺,可給鬼魂在陰間當作錢用,又焚燒紙庫錫箔及冥票,給鬼魂在陰間增加財富。其實,佛法門中,沒有這種觀念。誦經拜懺是為亡者超度增福,亡者死了也不一定入於鬼道,鬼道的眾生也用不著人間給它們錢用,用錢僅是人間貿易的媒介物。
- Aug 02 Tue 2011 07:08
藏傳之密宗的修行,要以顯教為基礎
http://buddhaspace.org/threadread.php/board=BudaMagazine&nums=161
問(19):藏傳之密宗的修行,要以顯教為基礎。我想知道的是,顯教的修學與密宗是什麼關係?密宗與顯教有什麼不同?
答:藏密的修學的確是建立在顯宗的基礎上,但所謂的密教要以顯宗為基礎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把顯宗全部學完了才可進入密法的學習。這裏所說的基礎有幾個方面的含義:
- Jun 27 Mon 2011 09:02
沒有參考點
宗薩欽哲仁波切
有一種很特殊的輪迴,我們可以稱之為真的輪迴。
然後有另一個輪迴——是你從學習中得來、製造出來的。後者是你的上師教導給你的,那裡面包括著諸如:輪迴多麼痛苦!要消滅它……等等。
但這一切不過是理論上的概念,前者才是真的輪迴。
- Jun 18 Sat 2011 07:08
蔣揚欽哲:什麼是佛性?
雖然我們談過人類基本的善良本性,以及本質上就是佛,但卻從未證明眾生有任何基本的善良存在。如果從經驗上判斷,「性惡」可能是更實際的說法。
大部分佛教徒不加思索地就認為,他們當然具有某個叫做「佛性」的東西,甚至連懷疑一下自己有沒有佛性都覺得罪過。就像對虔誠的基督徒而言,上帝是不容置疑的,只要盲目的信仰接受就好了。
但非常奇怪的是,只有極少佛教徒打從心底相信他們自己也能成佛,有些人甚至不相信有成佛這種事。這種虔誠心的弱點,是由於沒有經過質疑與分析所產生的。如果你怕產生懷疑、怕徹底研究一件事,這表示你不太相信這件事會經得起嚴密的檢查,因此你的信心便沒有理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