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導讀:飼養鸚鵡,要先了解壓力不只是人類有,鳥兒中也很常見。如果讓鸚鵡承受過大的壓力,可能帶來疾病自殘,受不了逃跑,所以飼養主人必須先了解鸚鵡壓力源,及正確飼養方法。


餵養鸚鵡等是不僅應該保證其物質的需求,更應該保證其精神的需求。



飼養鸚鵡,了解鸚鵡行為很重要




壓力給鸚鵡帶來的壞處:


1、壓力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自然現象。當鸚鵡承受著過大的壓力時,它的行為會出現問題,壓力同樣會造成鸚鵡免疫能力的下降,壓力大的鸚鵡更容易患病。


2、食慾不振,飲食受到嚴重的影響。身體的極度消瘦。


3、造成對繁殖等鳥類其他活動的影響。


4、情節嚴重的可能會造成自殘甚至是傷害同類,最後可能不滿足現狀待機會逃跑。




鸚鵡壓力的體現:


與人類相似,當鳥類面臨棲息地破壞、天敵威脅和環境污染等生存壓力時,自身可分泌一種名為皮質酮的荷爾蒙。


鳥類體內皮質酮含量越多,表明其更處於壓力狀態。此前相關研究表明,經常處於壓力狀態下的鳥類其羽毛較為稀疏。


美國塔夫茨大學研究人員在《鳥類生物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羽毛檢測可衡量鳥類體內的皮質酮含量,從而推斷出鳥類的生存壓力狀況。


研究人員說,血檢只能衡量鳥類體內某一時刻的皮質酮含量,而新的羽毛檢測方法可測量鳥類體內皮質酮的沉積情況,反映出鳥類長期的生活狀態。




造成鸚鵡壓力的原因


1 得不到主人良好的照顧;主人不細心的照顧可能使鳥兒感到心情的失落。


2 需求得不到滿足。


3來自人類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身體傷害;一般情況下主人是不會對自己的鳥兒造成身體的傷害,但是在鸚鵡等做壞事引起主人反感時可能會引起一些身體的傷害。


4 受到恐嚇;這是很常見的現象,鳥兒不聽話很容易被主人恐嚇。


5被剝奪某些權利;很多主人為了避免自身的麻煩把自己的寵物絕育,這實際上是很殘忍的。


6受到人類的強迫。強扭的瓜不甜,鳥兒吃飽了,若主人硬要牠吃食會引起鳥兒強烈的反感。最後可能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7 進多的關注。


8 周圍有食肉動物(貓、狗等)出現。


9在夜晚受到一些動物(老鼠、貓頭鷹)的騷擾。


10 缺乏良好的保護,尤其在極其惡劣的環境裡。


11 缺乏乾淨的飲水或者食物。


12 缺乏定時、定量的營養食物。


13被其他鸚鵡欺負。


14 缺乏鍛煉。


15差勁的環境(例如冬天不注意鳥籠的保溫工作)。




正確的處理方法:


1、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鳥舍。


2、鸚鵡可以輕鬆地逃離肉食動物的捉捕。


3、除了進行日常清理或者是進行餵食的時候,人們不能隨便進入鳥舍驚擾鸚鵡。


4、鳥舍必須是一個可以提供足夠的營養均衡的美味食物的地方。


5、鳥舍必須是可以提供很多舒服的棲息點和巢箱的地方。


6、鳥舍裡必須設置一些隱秘的地方,在鸚鵡感覺危險時可以躲藏。


7、鳥舍必須能抵御風雨、寒氣和炎熱的侵襲。


8、對各種肉食動物以及野鳥、害蟲的控制與防範一定要到位。


9、污染要減少到一個合適的標準。


10、要有足夠的空間讓鸚鵡自由活動、鍛煉。





文章來源:寵物百科家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URA 的頭像
    SHURA

    摩 訶 般 若  mahā prajñā

    SH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