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為「龍樹菩薩」聖誕紀念日
龍樹菩薩,梵名 Nagarjuna,西天竺國人也,亦名龍勝、龍猛,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爲“第二代釋迦”,其爲付法藏第十四祖。龍樹是大乘佛學的創始人,天台宗第一祖,佛滅後約後七百年(西元一五0—二五0年),生於南印度婆羅門種族之家,傳說其父姓龍,母生他於樹下,故名龍樹。始於迦毗摩羅尊者得法,後至南印度。彼國之人,多信福業。
佛學思想
龍樹菩薩首先開創空性的中觀學說,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偉大論師,傳說壽高一百五十(或說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論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中論》闡發緣起性空的深義;《大智度論》采取中道立場來彰顯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論》則以深遠的見解來宣颺菩薩之大行。
龍樹菩薩開創的中觀學說,令小乘學者大爲摺服,大乘學者也都奉爲圭臬。他的學說由鳩摩羅什翻譯、介紹到中國來,大乘空宗的思想因而得以弘颺、光大,影響深遠。中國大乘八宗,都一致尊奉龍樹菩薩爲共同的祖師。諸位大德都曾用“徹見甚深義之聖者龍樹菩薩”之美稱向尊者表示過由衷的讚歎!
龍樹菩薩的主要立場,見於《中論》的主張,核心思想即在《中論》第一品第一頌的“八不偈”中:“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八不偈”是基於緣起法的本質而說,所以稱爲“八不緣起”或“八不中道”。因爲緣起法的本質是空,空即無礙,不落入空有二邊,即爲中道,《中論》之名即是以其闡明中道而得。一般人觀察世界的狀態,皆用生滅、常斷、一異、來出作爲固定的觀念,所以有外道的常見及斷見,凡夫的我執與小乘的法執;中道則基於緣起法爲第一義諦,了知世間的真相莫不依因待緣而起,所以是空無自性的。然而,從俗諦上看,依舊呈現緣生緣滅的現象,卻不知一切法空無自性。凡夫若執着緣起幻有的世界爲實在或虛無,便落入外道的境界;又若以緣起的世界雖爲幻化不實,不能如實知緣起性空,反而以爲觀緣起法而入涅盤境界爲另一種實在,便落於小乘境界。
主要著作
龍樹的著作十分豐富,漢譯凡22種,西藏所傳122種,其主要著作有:《中論頌》、《十二門論》、《空七十論》、《回諍論》、《六十頌如理論》、《大乘破有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大乘二十頌論》、《菩提資糧論》、《寶行王正論》、《因緣心論頌》、《菩提心離相論》、《讚法界頌》、《廣大發願頌》、《莊嚴佛道論》、《十二禮》、《龍樹菩薩爲禪陀迦王說法要偈》等不少著名的論典,享有“千部論主”之稱。
其中《大智度論》乃注釋《大般若經》之書,與《中論》、《十二門論》同屬大乘教之空門。《十住毗婆沙論》是注釋《華嚴經》之《十地品》,屬大乘教之有門。龍樹菩薩廣學空有二門,最後安住於淨土他力之教;亦即《大智度論》中多處讚颺彌陀淨土,而後在《十住論》之《易行品》中告白自已歸於彌陀本願之救度。
又釋尊在世時曾在楞伽山向大眾宣告,當來南印度有龍樹菩薩出世,繼承其大乘教法,催破外道邪見;此事《楞伽經》卷九釋尊懸記之文曰:
大慧汝諦聽 有人持此法 於南天國中有大德比丘 名龍樹菩薩
能破有無見 爲人說我乘 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
龍樹菩薩乃是現生“證得歡喜地”(初地)之菩薩,其出世本懷,一則爲他人宣說“大乘無上法”以利他,二則爲自已“往生安樂國”以利已。而“大乘無上法”即是“往生安樂國”之彌陀本願法門,以此自利利他之“彌陀本願”爲中心所宣說的即是此《易行品》。
【龍樹菩薩─論頌彙編】
【龍樹菩薩─相關資訊】
【龍樹菩薩簡介】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E%99%E6%A0%91%E8%8F%A9%E8%90%A8&variant=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