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開示
今天晚上主辦單位要求我做的開示主要是為了新的佛教徒所講的。不過我看到好多比我還老的(比我時間還長)的這種佛教徒在做。也許,我們自己該想一想,有哪些地方使佛教很不同很特殊。因為,偶爾我們會碰到有人問我們說佛教到底有什麼特別的。當然,也有人這樣想(或講)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雖然路不同,但最後的目標都是相同的,但是也有人認為佛教一定有他特別的地方。也許為了回答上面的問題這個目的,可以聽聽今晚我要怎麼說。對於已經做了很久的佛教徒而言,如果你對今晚我所講的有很堅固的瞭解呢,也能夠讓你在未來漫長艱苦的修道的過程中更加堅固。很多人認為佛教等於是不信神的,沒有神的宗教,這個講法我們要好好的分析一下:我們知道佛教徒確定佛教不是個信神的宗教,但雖然這樣講我們並不是說佛教否定神,但不信神並非佛教特別的地方,其實有很多哲學和意識形態都是不信神的。我經常碰到有的人吹噓我們佛教不相信神,這個好像是佛教非常獨特的一點,其實並不是的。也有人認為,佛教這種非常獨特的哲學或者是意識的形態是「慈悲」,這麼講也許可以說對,但這中間也有很多繞圈子和有陷阱的地方。如果你說的是一般的「慈悲」,那這個佛教也沒有多麼特殊,很多宗教也都是這樣談。所以,「慈悲」也不能說是佛教特別的地方。這邊我們不能談「菩提心」,為什麼呢?因為「菩提心」是佛教裡面一個大乘的支派,如果我們談到整個佛教,不能把「菩提心」拿出來說。也有佛教徒認為「佛性」一定是佛教非常特別的地方,因為印度教沒有談到「佛性」,基督教也沒有談到「佛性」,所以,當我們講到「佛性」的時候,這一定是佛教非常特殊的地方。我對這個地方也非常懷疑,也是我們該非常小心的地方。因為,如果說你真正完全瞭解「佛性」,也許你會有辦法為自己自圓其說;但是如果你所認為的「佛性」是非常美妙,充滿大的力量,非常神聖的這麼樣東西的話,那麼,很多別的宗教也同樣談到神充斥在所有地方等等,所以在這個地方也沒有什麼特別。那麼,我們身為佛教徒,是不是認為「佛性」像剛才講的,非常美呀非常偉大會發光動地呀等等,你看到佛經上都是這麼寫的,這是我們一般佛教徒對「佛性」的概念。對於這一點,我把他留做和大家討論甚至爭論的一個主題,如果大家有問題可以提出來。現在談到「空性」,那麼「空性」一定是佛教很特別的地方吧?如果你正確的瞭解「空性」那當然是可以,但是,你有某一個部分的無分別或很大的部分的無分別,那在印度教也同樣的談,那麼,在這個地方佛教也不是真的特別的。
講來講去,佛教到底特別在哪裡呢?為什麼在座的各位有的把頭髮剃掉了,犧牲了一切你所擁有的東西到底為了什麼呢?又為什麼有些人穿著這種絳色的袍子,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個當然是我們非常重要要知道的一點。經常有小孩子(8歲左右)問你,你信這個佛教,那麼這個佛教到底有什麼特別的,當這種的人問你的時候你就無話可說,因為對於8歲的小孩,你就無法把宗論的東西搬上來跟他講。當然,這種問題問你的時候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宗教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神啊,這個回答當然最簡單了。但有一些人比如我被洗腦了,認為佛教的確是很特別的。如果我做回教徒,那只要看一本《可蘭經》就可以了,然後一天祈禱五次就可以了,可是我選擇了做佛教徒,有上千本經典等著我去讀,有十萬個以上的大頭在那邊等著我磕,有十萬個以上不同的咒子等著我念,我選擇這條路當然有一個很好的道理,這是第一個目的。第二個目的(或理由):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突然之間靈性的道路變得非常非常多,你只要隨便走到書店到那個新時代運動的書架前,或者你打開你得網頁網站,你就會看到成千上萬的新的宗教有好多新的老師提供好多新的不同的辦法給你。就算在佛教之中也是,我們有這麼許多不同的方法,這麼許多不同的教授,許多新的老師。在台灣尤其是,這種事情就更多,我在印度碰不到的喇嘛在台灣都碰得到。每個人心裡頭都總會有這類的問題,就是說當這麼多教授出現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問這個問題--哪個是正確權威的教授?哪個是非常正確權威的老師?如果上面這類問題您從來沒有問過的話,它的答案只有兩種:第一個就是您一定是修行靜觀非常有成就的修行人;第二個,如果你不是前者,也就是說你不是是修行靜觀非常有成就的修行人,那麼就是說,你是一個非常容易被操縱的人。大家一定都看過這樣一個事情,原來有一位商人,結果有一天他跑到印度去,和一位大喇嘛照了一張照片,把那個照片拿回來,在很有名的雜誌上發表了,還有一些文章,於是就馬上有一群一堆的人馬上跟這這個上師,這種事大家都看過對不對?佛曾經講過--真正只有佛能夠來判斷一個人。所以,以一個個人來說,他沒有辦法來判斷哪一個人是真正正確的,哪一個不是正確的。所以今天晚上要講的第二個理由,或第二個目的,也就是說你聽過今天晚上要講的東西之後呢,也許你能比較容易的判斷哪一個是具備權威的正確的教授,不過要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老師恐怕更難。那佛教特別的地方在哪裡?佛自己曾經教導過「四法印」,那麼,今天晚上要講的就是「四法印」這個可能在座的某些人過去已經聽過很多次了,如果有任何一個教授或者一本書或者一種修持的方法是建立在「四法印」上頭呢,那他就是佛的一個教授,不管他叫什麼名字,都沒有關係。第一個,所有組成的事物,所有組成的現象都是無常。第二個,有漏皆苦,就是一切煩惱都是痛苦。第三個,諸法無我,就是一切的現象都沒有實存的本性。第四個,涅盤寂靜,也就是涅盤超越涅造,涅盤超越造作。任何一樣教授如果包含這「四法印」或者至少不和「四法印」矛盾,他就是一個正確的有權威性的一個佛教的教授。這一點是非常非常實際的一個東西。譬如說,你現在到一個廟,你去那邊祈禱,你點了香去供佛,如果你這麼做沒有以「四法印」為基礎,或者你做的事與「四法印」矛盾的話呢,你這樣做不但不是個佛教徒,實際上你只是個神道教徒。也就是說你把佛當成神看,你把寺廟當成教堂看,但是如果一個人要隨時都很留意這四件事,也是很難的。像我自己,雖然我成為佛教徒已經30年了,我這一生也碰到過很多最偉大的老師,我也學會了怎樣向我的上師向佛祈禱,「四法印」我也學過,我至少學了二十年這麼多年,有的時候我生氣或情緒不太好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就向佛菩薩祈禱,這個也好,也沒有什麼錯,有時候我祈禱,如果答案沒有出現,我就會有種感覺,學佛到底有什麼用呢?這就表示「四法印」實際還是沒有真正進到我的腦子裡。舉例來說,也就是說,沒有意識到第二點,有漏皆苦,也就是一切煩惱都是痛苦的,或者說沒認識到一切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知道這些東西呢,也只是概念上的瞭解,其實並不真正的瞭解他們。這就是為什麼會去祈禱,就是為什麼要求祈禱的那個東西那個結果一定要出現。如果結果不出現,那絕對不能怪我,只能怪神。這件事在座的每一位都會有同樣的經驗,尤其是越久的佛教徒越會這樣想,是不是?因為一個越久的佛教徒對佛對你的上師期望值就越高,所以這四點要好好想是很重要的。這四點,這四個法印就是說一切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的,這四點並不是由佛講出來的,好像佛的一個判斷,好像佛定出來的一個規矩。這「四法印」實際上是對真理的一種描述,但最先講出來的是佛。並不是兩千五百年前佛出行於世,然後佛講了「四法印」以後,於是組合的現象才從那個時候開始無常,並不是這樣的。任何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這個至於佛來佛不來,佛說法或者不說法,都毫無一點區別,這個是事實,是實相。如果把「四法印」一個一個仔細的去看呢,你會得到很多的益處。所有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光這一點就能把我們自己從很多沒有必要的成見中解放出來。最先,講一下什麼是一切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我們中國人說的諸行無常。當我們說組合的現象,就是說把幾個實體或把幾個部分或把幾個分離的個體放在一起,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你就會知道就算是科學家必須要承認,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現象不是組合而成的。當我們說組合的時候,你就會認為,哦,有兩個,三個或者是四個這種固定不變的東西把它放在一起,其實這個「法印」所講的遠比這個維繫得多,最先呢,一切的東西都是和時間有關係,當我們說到時間的時候,有三個部分組成,哪三個部分?開始,中間和結束。如果你不講這三個部分,就不可能講時間。當我們說到時間好像停止了,那麼這個講法本身就是矛盾的,根本沒有這種事。因為開始有一個終結,所以中間有一個開始。昨天結束了,那麼今天才有可能發生,今天又在慢慢慢慢的結束之中,明天就在這中間逐漸的出生出來。這個是我們談的時間。我們上面那樣講時間實際沒有什麼錯誤在裡面。我有一種感覺,當佛教徒談到無常的時候,多半的人會覺得這種講法是非常悲哀的,令人難過的這種講法,當談到無常都是這個樣子。其實並不是。也可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農夫能夠種田,能夠種稻米為什麼?就是因為無常。當我們討論這個幾個法印的時候,你所要知道的一點是,當我們不知道一切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的時候,那個時候最先的錯誤都是從那時開始的,當你不知道組合的現象是無常的時候,那就表示你認為現在這個現象會永遠繼續下去。然後,你就會有希望,然後就會有期望,這個又會帶來懼怕,然後又會有失望啊等等等等。所以知道這個其實很重要。這個就是我們的無明,也就是我們不知道組合的現象實際上是無常的。那麼這些我們有很多的這種(例子),有一些東西我們可以接受無常,譬如說天氣是無常,但我們也只能接受這種事情是無常。當然,我們知道天氣是有很多事情組合而成的。如果我們能夠把對天氣的這種無常瞭解不用全部,如果一半或者四分之一的這種瞭解用在生命的其他方面的話,那麼我們生活得就會非常好。如果是這樣子,那些唱熱門歌曲唱出另外的調子來了。他就不會唱「我永遠愛你」,他會唱「我今天愛你,但這是個組合現象,明天怎麼樣呢?我就不知道了」,對方也能夠瞭解這個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人的關係也許會更好也不一定。但是,我們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戀愛雙方都會認為說這個愛一定能夠繼續下去,這個就是說我們不瞭解第一個法印。那麼第二個法印就是有漏皆苦,也就是所有的煩惱都是痛苦。這個其實和第一個法印很有關係。第一個說一切組合的現象是無常,這個有什麼不對呢?這種情況就會引出某種不安定性。舉例來說,我們永遠不知道其中一個現象它什麼時候會終結。譬如說我們從來不知道我們哪一天要死,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給了你一個預定的日子,那麼大家每個人都可以好好的計劃一下,對不對?那我們都知道,她(生命)一定會結束,而且正在結束之中,但是我們不知道下一刻會怎麼樣,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痛苦。當我們知道下一刻會怎麼樣的時候,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懼怕,各種各樣的期待,各種各樣虔誠的信心。不過很不幸的是,這一切都包括在痛苦裡面。第三個在這「四法印」裡是非常特殊的一點,也就是說一切現象都沒有不改變的本質,沒有實存的本質。這邊講的是「空性」,明天我們講的是「律宗論」,將有很多時間談這一點。完全為了新的來聽的人呢,我會講下面這樣子--事情的真相或者一個現象的真相並不是它對你顯現出來的樣子,或者我們可以把這個講法改成這麼說,就是你認為或你預期的那個現象是什麼樣子,或許那並不是那個現象本來的樣子,也就是說,現象的真相是遠離或者與我們所期望的樣子是不一樣的,那麼第三個是很困難的一個。甚至說佛教徒談到「空性」的時候或《心經》談到「空性」的時候,這個也是空,那個也是空,這個也是空。那裡面說無眼耳鼻舌身意啊,最後說一切都是空,在《心經》裡有這麼講。也許給你講無眼耳鼻舌身意,這些大家都可以瞭解。但是跟你說「一切的現象是空」是很重要的一句話,實際上你該用描紅的筆在旁邊好好的把它劃出來。眼睛當然是一種現象,鼻舌身意這些都是現象,但是跟你說沒有眼睛這也是一個現象,沒有鼻子,沒有耳朵,這個也是個現象。所以當最後講「一切現象都是空」的時候呢,是非常大的一句話。為什麼呢?因為這句話它跟你說,眼睛是空的,沒有眼睛也是空的。所以,談這個談得太多了就沒什麼意思,因為《心經》最後的那個咒--大悲咒(中文講遠離或超越)這些其實我們是沒有辦法去討論它的,要瞭解這個你要有很多的功德,要稍微讀一點點書這樣才能夠瞭解。第四個,涅盤寂靜,或者說涅盤是超越過造作或無造作的,我認為對我個人來說第四個法印這句話是真正最特別的地方。因為任何宗教和哲學裡面,當他們談到成就,談到天堂的時候,總是有捏造,好像做出來的這種感覺在裡面。但是如果你認為成佛是一個地方或是一個境界,那麼這樣就是錯的。但是呢,在所有的佛教的畫裡面都會看到這種影響。譬如說,現在讓在座的各位畫一尊佛,一尊圓滿成佛的佛,那麼每個人都不忘掉他頭上要畫個光環,對不對,那是某一種狀況。這個「四法印」是讓佛教很特別的地方,這四點尤其是最後一點涅盤寂靜,你恐怕很難在別的宗教或別的系統裡面能夠找到同樣的這句話,就是說,成佛是超越過這種造作。你恐怕也很難找到任何一個宗教對你講,修道的這個「道」本身呢也是痛苦的,或者任何一個宗教會承認你所修的這個「道」本身實際上是一種煩惱,但這些話佛教都講,甚至無常也是。也非常不容易找到哪一個宗教或哪一個系統他會說「一切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的,那現在我們講了「四法印」,現在你到了一個寺廟或廟堂裡面去,你該怎麼禱告祈禱呢?我們現在說有一個人到廟裡面去禱告,當一個人瞭解了「四法印」以後他去祈禱的最大的動機就不會是你看到了某個問題你希望把某個問題解決,這個不是他祈禱的最大動機了。如果你祈禱的動機是因為你碰到了一個問題,希望問題通過祈禱解決,如果你有這樣子的概念呢,基本上有了這種「常」,常見的概念而不是無常,因為你希望某一個人或什麼樣的人能夠來解決這個問題。當一個人到了寺廟裡面去祈禱的時候,他應該知道,所有組合的現象包括你所遇到的問題本身都是無常的,因為你有這樣的瞭解,那這種祈禱是非常有利的這種祈禱。同樣,瞭解這一點的人去祈禱,會毫沒有一點厭倦的不斷的去祈禱,他不斷的祈禱,不是因為他盲目的相信這個問題最終會解決,原因是他瞭解「一切現象都是無常」。同時他也瞭解到他的祈禱和他所祈禱的目的都「沒有實存的本性」,同樣,當一個人真正瞭解到這「四法印」的時候呢,他根本不會執著於任何祈禱的結果。為什麼呢?因為任何祈禱最終的結果就是達到涅盤,而涅盤是什麼,涅盤是超越任何造作的,這個「四法印」我認為是所有佛教徒應該知道的,但是,有關它的知識也是無窮盡的,並不是簡簡單單這四件事這樣子。我沒有太多要講的,如果大家有問題可以問,不然我們就可以回家了。
問:想請教仁波切,如果我們平時在家裡面修一些東西的話,完了之後我們都要做回向,比如回向世界和平,眾生離苦得樂,這個跟剛剛仁波切講的「四法印」我們要如何去融合?
答:這個問題問得不錯。當你回向的時候,你意圖並不是想讓你的這種祈禱或你所修持的東西變成「常」,變成固定不變的,不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讓你的功德變成「常」,變成固定,可以說,是讓你的修法的功德又加了一層保險,這是真的,這是真的,不是開玩笑,。因為我們平常各種各樣的功德,因為我們的煩惱非常的至盛,又生氣呀等等,把我們自己的功德又毀掉了,所以說菩薩用這個辦法把功德回向,回向實際就像我們的一個保險一樣,保了一個很大的險把她保住了,回向的時候實際上是我們把這個你為了眾生你為了成佛回向的功德能夠逐漸減輕你自己的煩惱。因為功德是無常的,為什麼,因為功德也是組合的,功德是無常的,同樣,無明也是無常的,他們兩個都是無常的,那我們怎樣做呢?第一點,身為一個非常簡單的修持的人,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們首先要讓無明第一個去面對無常,而不是把功德第一個去面對無常,在修行上,你不用擔心怎麼讓功德變成無常,就好像吃藥一樣,你有病,就吃藥,吃了藥把病治好了,這樣子作呢,就會慢慢把自己提升到了某個階段,慢慢的,當你達到了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是你以前吃的藥變成了你要去掉的東西。
問:謝謝。我想請教仁撥切,在藏傳佛教的文獻裡面,有一部龍樹菩薩的著作,他特別有一個表達叫做「佛種從緣起」,我想請仁波切說明一下這句話,謝謝。
答:主要是有兩個學派,舉例來說這本書,有東西把它包住了,我們希望看到的是這本書,但要看到這本書有兩種去近的辦法,或者有兩種解釋的辦法,一個是把遮蓋它的東西拿掉,這個把遮蓋它的東西拿掉的過程,可以解釋為這本書出現的種子,但是也有一某些學派反駁這種看法,這個學派的看法認為--沒有種子叫做「佛種」這個東西,所以,當龍樹菩薩在他的作品裡講到「佛種從緣起」,他所站的角度是把遮蓋住「佛性」的東西把它去掉。這兩個學派實際上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學派,一個學派談得比較多的是怎麼去掉遮蓋的東西,另外一個學派根本不談書被什麼東西遮蓋住,怎麼去掉他不談這些,他主要和你談這書是什麼樣子,這書是如何。在佛教比較後期的學者,他們認為,談把遮蓋的東西拿掉這種是你在做學生也就是你學佛教哲理時期學生比較適合的辦法,第二個學派(講法)是談這個東西它的狀況是怎麼樣得,也就是談書本身,這個狀況對修行的人非常好。第一個學派就是談怎樣把遮蓋去掉多半是龍樹菩薩的弟子。第二類這種學者多半是受到彌勒的影響,兩個都很好。
問:我想請問一下,首先在我們的生活中,假如我們希望自己是一個佛教徒,如何保持一個不退的心又不是過分猛烈的精進,因為,佛陀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了,譬如說琴弦不能太緊也不能過度鬆弛,那麼在這裡,我想請問,尤其現在社會環境裡,誘惑的原因又有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保持自己的精進以及心靈的放鬆。另外一個我曾經在想有關「空性」的表達,我在想,譬如說看一面鏡子,我們看鏡子裡的東西,應該是「空性」的,就是斷業界了,或許有人會認為說,既然什麼都是「空性」的,就隨便它去了。我就告訴我的一些朋友說,我們照鏡子,我們應該以希望更好的樣子來看鏡子裡的東西,是more better感覺更好的。舉個比較誇張又很切身的例子,在現在青年朋友當中,經常有人認為同性戀這種東西是一種時髦,對這種時髦的東西種有一種偏頗的資見,認為說我們應該去追求,那麼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樣去告訴他們或者我們該怎樣認知?謝謝。
答:第一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個人性的問題。我覺得你在開始修持之前應該好好的去研讀,因為好好的研讀可以作為你修持的一個很好基礎。同時,如果談到研讀,開始最好先研讀佛所說的話,即佛經,而不要研讀後來的尤其是現代的這些作者所作的東西,如果您的問題是針對台灣或者某一個台灣人來問的,那麼我真的很誠懇的建議你走大乘的路子,我曾非常深入誠懇仔細的想過,這個實際對於台灣人來說是最好的一條路。因為大乘就像一棵樹一樣,它有很多樹葉呀等等的,金剛乘就像樹上少數開的花兒呀結的果實。實際我們台灣人有很大的功德,我們有這樣大乘的一種環境。當然,下面可能是我說得比較很有限成見得看法,如果有大乘背景得一個人後來變成一個密乘的一個行人,這個人不管怎樣好歹還像個人的樣子,有很多一開始就跳到密宗裡的不管是道家或者是任何這種背景的人,這些人後來就越搞越不像話了。對於在座如果有這種大乘的行人,我也要建議各位應該去學小乘的,而不應該認為由於發心小所以叫小乘,這種不在乎看不起的態度這是不對的。我非常高興有很多大乘的老師在各處給各種各樣的教授,甚至把電視一打開某幾個台也在播這些,看到這個就非常高興,當然,有很多密乘的老師要到台灣來,有很多老師要從加得滿要定票到台灣來都定不到。看到這樣的事,還是比較讓人愉快的,但是看不到斯里蘭卡和緬甸的出家人來這裡就令人悲哀,因為不管大乘或金剛乘的行者,我們不管怎樣吹噓自己多了不得,我們都要記得小乘是佛教這棵樹的樹根,如果這棵樹根完蛋了,整棵樹都會倒下去。第二個問題談到同性戀,我倒不覺得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如果我們說這件事情奇怪呢,其實人本來就是非常奇怪的東西,從無始以來我們作了許多奇怪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是頭腦比較清楚的一個人,你走到今天的一個百貨公司裡面你就會知道人類這麼多世代以來作了多少瘋狂的事情。也許這樣講你會認為從道德的觀念判斷也許是這個樣子,但是在這邊這點你要非常小心,你什麼東西都從道德的角度去看呢,很容易讓你自己認為你好像高人一等,你好像比別人更清淨更聖潔這樣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