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231.修持時輪法需要守持什麼戒律?
(1)六種佛守持戒規
①發菩提心、守三戒(戒惡、揚善、利益眾生)、持金剛杵、持金剛鈴、持佛身印、禮敬上師為不動金剛種守持戒規;
②無私施捨錢財和屬於自己的一切,以佛法開導和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擺脫困境和保護別人的安全是寶生金剛種守持戒規;
③食用五肉、五汁等助生成就的靈藥為遍照金剛種守持戒規;
④經常供養三寶為業成就金剛種守持戒規;
⑤保精不泄為彌陀金剛種守持戒規;
⑥修持樂空不二智慧為金剛心種守持戒規。
(2)十四條重墮性禁戒
①不尊敬上師;
②違背師命;
③與金剛學友不和睦相處;
④對眾生缺乏慈悲心;
⑤把漏樂視為解脫之道;
⑥輕顯重密,誹謗顯教;
⑦對思想信念不成熟的人洩露密義;
⑧不愛護身體,修有損於健康的苦行;
⑨持邪見反對性空之說;
⑩為人虛偽,戒行表裡不一致;
!對不變樂所生慧持懷疑態度;
@誹謗密行者的不符合世俗的行為;
#對密聚餐供物視為不潔而拒絕食用;
$侮辱和誹謗女性。
(3)八條次重墮性禁戒
①親近不具備修密行條件的女性;
②在密聚餐集會中進行爭吵;
③從非攝取對象攝取甘露;
④因貪財吝法,對成熟的弟子不傳密法;
⑤對虔誠弟子的問法,不答或答非所問;
⑥在不信密法的小乘弟子家中留宿一週以上;
⑦冒充密法師,信口談密說空;
⑧對未經灌頂者談密行密法。
(4)二十五種不允許行為
①五種嚴重性罪惡行為:
1)殺生害命;2)偷盜搶劫;3)犯罪性的男女關係;4)說謊行騙;5)飲酒。
②五種次重性罪惡行為:
1)參加賭博;2)靠不正當行為謀生;3)閱讀散佈邪說的書籍;4)祭祖先亡靈和敬鬼神;5)信仰邪道外教。
③五種特重罪性殺毀行為:
1)殺男人;2)殺女人;3)殺害嬰兒;4)殺牛;5)毀壞塔廟和佛像。
④五種傷害行為:
1)傷害親友;2)傷害權威人士;3)傷害佛與師;4)傷害僧眾;5)傷害信賴自己的人。
⑤五種貪慾行為:
1)眼貪美色;2)耳貪音樂;3)鼻貪香味;4)口貪美食;5)身貪安樂。
以上五種密宗戒律中,第一、第二、第三種守持戒與禁戒中,有些內容和一般的密戒不完全相同,不相同的地方正是時輪部的特殊禁戒,所列舉的戒律是時輪法的特殊戒律。

 

232.怖畏金剛(大威德)形象凶神惡煞,有什麼代表意義?
密法中的各種憤怒本尊,雖然看似恐怖,但都有其佛法表義,不能只從視覺形象理解,所以說藏密是最大的象徵派藝術。
如怖畏金剛類的九首怖畏金剛的九首象徵佛法九類;每個頭有三隻眼睛象徵洞察三時;三十四臂加身、言、意“三密”象徵三十七道品;十六足象徵十六種空相;腳下上層踩著八人獸、八飛禽象徵得八成就、八自在;下層踩著大梵天、自在天、毗濕奴、因陀羅等印度教的八位大神,象徵此法是與印度教之類的世間禪完全不同的超世法;身為天藍色,天是空的,以空色象徵無色無相的法相性空;裸體象徵破除二障,佛性顯露;擁妃象徵智慧與慈悲方便法門相合不離。
蓮座是紅、黃、綠、黑四色花瓣組成的“雜色蓮”,象徵土、火、水、風四大為生起之源;蓮座中心平鋪一輪紅日,象徵菩提心圓滿,利眾之光四射;身、背放射出熊熊烈火,象徵降妖伏魔的金剛光;身帶六種骨飾象徵舍、戒等六行圓滿;左手中彎刀象徵奪愛慾魔之命;右手顱骨缽盛滿鮮血象徵喝“四魔之血”等等。

 

233.密法中的很多雙身像代表什麼意義?
佛密無上瑜伽部有很多“雙身像”,是有佛教象徵意義的。
藏傳佛教中把宇宙和生命、實體和空間、物質和精神、本質和現象、行動和智見、精血和氣脈、有形和無形等等分成了陰陽兩極對立的存在。對立的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相依相合,不可分離。對這種“相依不離”的規律稱作“雙合”,稱作“金剛”。“雙合”的相對平衡,能使宇宙和生命保持生存狀態,一旦失去平衡,或者陰陽分離就導致衰敗、滅亡。密法就是根據這種規律,進行協調陰陽、激發潛能、促進生命昇華的一種修持方法。
“雙身佛像”就是代表人體內氣血等“雙合”規律和慈悲與智見等“道”規律、佛體和佛智等“果”規律等兩兩相依規律的。
其中男身代表陽極,女身代表陰極。例如勝樂金剛雙身像,男身佛父藍色代表氣,女身佛母紅色代表血,相擁抱代表“氣血相依”規律;又如“時輪”金剛,佛父天藍色代表無形無相的虛空天氣,佛母土黃色代表有形有相的地氣,土為黃色,故地氣用黃色表現,“雙合”代表“色(有形之物)空相依,天氣相合”規律。
一般情況下“雙身佛”的男身代表慈悲,稱佛父;女身代表智慧,稱佛母。慈悲和智慧是佛法的兩條根本,“雙合像”就是這兩條根本教理的象徵物,與“性感”和動物性的“肉慾”毫無關係。
密法的最高境界——“樂空智慧”的“樂”,指的是氣入中脈後體驗到的一種“樂境”,“空智”指的是一種在此樂境中產生的“見空直覺”,如此而已,別無他義。

 

234.密宗因為戒律松、簡單易行,所以才被稱為“易行乘”嗎?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乘”是運載工具之名。佛教分小乘、大乘、金剛乘,就是把佛法比作運載眾生、脫離苦海、到達樂境的一種工具。
根據運載量、運行速度分為大小快慢乘。小乘如牛車、小舟,大乘如汽車、輪船,金剛乘如飛機、運載火箭。乘低速的交通工具在旅途中難免跋涉之艱難困苦,乘高速的運行工具,萬里行程片刻就到,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途中的疲勞。“難行乘”如低速的車船,“易行乘”如高速的飛行器。
高速的飛行器能縮短行程,減輕途中之苦,不就是“易行”嗎?理法如製造和使用運載工具的技術原理。製造車船的技術和製造飛機火箭的技術哪個更簡單、更簡便呢?戒律如對駕駛員和旅客的素質條件和行為秩序方面的要求,是不是對飛機駕駛員的素質條件要求,比對牛車戶素質條件的要求“更寬鬆”?是不是坐飛機的旅客比搭牛車的乘客在行動上更“寬鬆”、更自由呢?
這是個簡單的道理,想必不難理解。懂得了這個道理,就不會產生顯密理法戒律繁簡難易、寬嚴倒置的錯誤。

 

235.為什麼把密法稱為“成佛捷徑”?
把密法稱作“成佛捷徑”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修密弟子必須根基特優,品德素質良好,具有顯法的戒定慧基礎的先決條件,因此起點高;
二是在密法中具有比顯法更多、更巧妙、更有效的修禪方便法門,可以把五道、十地的修行進程最大限度地縮短。
宗喀巴大師指出:“顯法是基礎,密法是歸宿。”“外持聲聞戒,內修無上密。”《時輪續》中說:“修密弟子比丘為上,居士為下。”“犯殺盜淫妄戒者生時得不到修煉成就,死後必墮金剛地獄。”
顯法只有“殺盜淫妄”四根罪,密法在“四根罪”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十四條“根罪”,怎能說密法“戒律寬鬆”,是“對嚴格禁慾的佛教的反動”呢?一般養生長壽、練氣練功之人尚知保精、戒欲的重要,難道最高層次的修禪密法就會允許“縱慾”、“淫亂”嗎?若動動腦子,並不難理解這個問題。

 

236.密教是佛教正法而不是來自外道(印度教)邪法的根據是什麼?
(1)佛經
佛經是佛弟子記錄整理的佛陀言談集。佛經中的密咒密法有兩種,一種是散見於大乘、小乘顯法經典中的密咒和涉及密法的言談,一種是專講密法的《四續部》經典。
前者如散見於《阿含經》、《般若部》、《華嚴部》、《雜集經部》、《佛頂經》、《大莊嚴陀羅尼》等經中的許多密咒、真言和涉及密咒的佛言,如《般若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等等。
後者如佛陀給烏杖焉國王恩扎菩提講的《密集主續》和給香巴拉法王月賢講的《時輪主續》等《四續部》佛經。這類密典在藏文佛經《甘珠爾》部共有398種,占佛經總數的51%。
(2)貫穿整個密法的佛教哲學思想
佛教的哲學思想和相應的理論體系是在徹底否定婆羅門等印度諸教派教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佛學的“苦、集、滅、道”“四真諦”和“無常、苦、無我、性空”及“四法印”、“業果報應”、“十二因緣”、“佛心論”、“涅槃”等觀點,都是針對印度教的常見、斷見思想和世間法提出來的,都和婆羅門等印度教派的觀點完全對立。
《時輪續》、《密集續》中明確指出,婆羅門等印度教的觀點屬於“邪見”。《勝樂法》明確宣稱,此法是佛陀為了鎮壓濕婆(印度教主)邪魔,化為“勝樂”六十二尊憤怒相,傳給聖弟子的。
(3)表現在密宗文化中明顯的反印度教的文化特徵
除密部諸佛的形象和壇城、法器、裝飾之類的象徵意義完全反映佛教教義外,反印度教的明顯特徵如:
九首大威德金剛腳下踩著婆羅門教、印度教的主神大梵天、濕婆、毗濕奴、因陀羅、六面童子、毗那牙迦、太陽神、月亮神等八大天神;
時輪金剛腳下踩著濕婆和愛慾魔;
勝樂金剛和瑜伽母都在腳下踩著濕婆和時間女神;
大威德和勝樂在手中還提著血淋淋的大梵天的頭顱。
濕婆是印度教主神,大梵天是婆羅門教的主神。
印度教中有供奉男根的性崇拜習俗,而在時輪金剛腳下踩著“愛慾魔”。大多數金剛像手持彎刀,密籍中註明手持彎刀,象徵奪“愛慾魔之命”。
佛密屬於什麼樣的思想體系,產生於什麼時代,是從何種文化母體脫胎,這類問題的正確答案應該從密教本身去找。歷代保存下來的浩如煙海的密法典籍資料和反映在密法中的哲學思想體系,以及體現在佛像、壇城、法器等密教文化載體中的象徵內涵和文化特徵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237.無灌頂傳承修學密法會有什麼果報?
(1)修無成就,使修密者失去學修信心,甚至怨恨誹謗佛法,造成現世和後世的惡報;
(2)無傳承、無親師指導的情況下自修,因無秘訣和經驗而出差錯,輕則精神恍惚,情緒反常,或智力減退和變得痴呆,重則氣入心脈,精神失常,眼瞎耳聾,甚至會有脈斷氣絕,口鼻流血而暴死等惡果;
(3)缺乏信仰和上師的傳授指導,不受三昧耶戒,不按程序修,不修生起次第而直接修“那若六法”之類的圓滿次第,出一些低層次氣脈成就。自己本無傳承,本來就沒有受過灌頂卻又給別人傳法灌頂,製造假法、假傳承、假灌頂等(當今國內外這類實例不少)。有的人借密胡作非為,引起社會上對密法的嚴重誤解,對佛教密法產生嚴重的破壞、毀滅作用。

 

238.得到密法經典法本就是得到傳承了嗎?
經典法本是“死”的,傳承是“活”的;經典法本是“水管子”、“電線”,傳承是“水流”、“電流”;經典屬於“教”法,傳承屬於“證”法。得到戒本皈依證,不等於受戒皈依,這本來是基本常識,但有很多人對這個問題認識不清。
比如說,任何人都可以請到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只要懂藏語文都可以閱讀,但大藏經的傳承不是隨便可以得到的。
藏傳佛教無論顯密都講師承、傳承。沒有傳承就沒有法脈法流,沒有傳承的人,也無資格傳法。傳承又分經文傳承(藏語稱“隆”),解說傳承(藏語稱“赤”),灌頂傳承(藏語稱“旺”),秘訣傳承(藏語稱“丹木鵝”)等。“解說”和“灌頂”又有內部詳細分類。因此說得到法本就等於得到傳承是對密法無知的表現。

 

239.灌頂有什麼作用?
阿底峽尊者解釋灌頂有八種作用:
(1)消魔;
(2)除障;
(3)清除小乘習染;
(4)成熟誦咒之器;
(5)成熟觀修之器;
(6)增加熄滅等四事能力;
(7)增補菩提心;
(8)結下將來佛陀親自灌頂之因緣等(見貢珠《知識總匯》)。

 

240.可以觀想過世的大德傳授灌頂嗎?
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講的“親教師”和《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講的“灌頂師”都是指現實中的真人,“傳法”、“灌頂”也指的是真事。假若某個歷史人物或神靈可以替代“親師”和“根本師”的話,藏傳佛教歷史上的那些大師不直接向佛陀持金剛、文殊、觀音、蓮花生、德洛巴、那若巴等不在世的佛菩薩和大成就師祈禱顯靈傳法、灌頂、授戒,為什麼都要千里跋涉、吃苦受累去尋找活著的上師求法、受戒呢?
法本、戒本誰都可以找到,拿著法本、戒本自己給自己傳法,自己給自己授戒,或者觀想祈禱任何一個死人和神鬼精靈傳法、灌頂、授戒不是更方便省事嗎?假若觀想意念傳法、灌頂,和真實的傳法、灌頂效果一樣或更好的話,觀想的大餅定能充飢,意想的老婆定能生孩子了。如果是那樣的話,只要人人學會觀想就什麼也不用幹了。那些工人、農民、商人,也可以憑觀想意念發家致富了。這是多麼奇妙的“現代密法”呀!

 

241.有人說,密法上師必須是已經成就的上師,這話對嗎?
密法“成就”是指二次第內證境界。灌頂傳法的上師具備內證成就當然更好。但人的內證成就,即修證地道層次,一般從人們的外表思想行為上是無法判定的。因人都善於偽裝,表面像佛未必是佛,表面愚痴也未必愚痴。
佛菩薩常有億萬化身度生,但未必都是佛菩薩形象,故表面上道貌岸然具神通慈悲大成就相者,未必是真有成就者;表面普普通通,甚至德慧低下,受人歧視者也有深藏不露內證成就的可能性。
因此,佛陀曾說:“我和與我相同者,可判定人的性相境界。人與人無法相互判定性相境界,若判定,就會犯過錯。”這就是說,只有遍知一切的佛,才能把握人的精神性相,二障未除的人,把握不了別人的精神性相。若自作聰明判定別人的性相,就會犯過錯。俗話所說“不能以貌取人”就是這個道理。
人的內證成就無法把握,因此在經續中對金剛師的必備條件中並沒有提到“須有成就者”。不知“灌頂師必須要有成就”這條規定從何而來?這“成就”指的是什麼?如何判定成就?又說什麼“未成就上師如濁水,愈洗弟子愈濁。”說這種話的人聽說過沒有:“自己的心不淨一切不淨,自己的心淨一切淨”這句佛教名言?可曾聽說過善星和提婆達多挑剔佛陀之事?
在末法時代,要想找到經續中規定的那種德相完備的金剛師是很難的,一般都是有德也有過。只要具備灌頂應具備的有傳承、未犯根本戒、曾經過閉關修持、掌握必要的灌頂知識這些條件,缺點不大於優點者就可以當金剛師。因此,《密宗道次第廣論》引用《勝義承事論》曰:“濁世師長德失雜,難得全無過失者,善觀何師德增上,弟子就應親近彼。”(“增上”是德勝於失之義)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作為學法弟子來說,應著眼師長的長處,不能挑剔短處。

 

242.密法既然非常殊勝,為什麼外界有這麼多的誤解和譭謗呢?
外界對密法產生種種偏見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密法本身有許多保密措施,戒律很嚴,不允許公開宣揚,教外之人沒有機會瞭解密法的理法和行法,即對密法處於無知狀態。
二是以顯宗的理法和倫理標準衡量密宗,覺得密宗不是“正宗”佛法,這就像小乘人不承認大乘教義一樣,實際上密法有自成體系的、完整的、邏輯性非常嚴密的修道證果理論。
無上密法結合人體的自然規律,提出修禪定開發高級智慧,達到快速成佛的合理性和精密性遠遠超過了顯宗理論,所以古今知情者才異口同聲地稱密法為佛教的“精髓”。

 

243.為什麼把密法稱為“果教”?
宗大師在《密宗道次第》中說:果是指處所、內身、受用、事業四種遍淨,即佛宮殿、佛身、佛財、佛事。如若隨順這些佛的果德(宮殿,天輪,供養資具,淨情器等所有事業),就是果乘,因為這種修持是隨順佛的果德而修的緣故。
大小乘、顯密乘在修見性空慧方面沒有什麼差別,其主要差別在修方便道方面。如大乘和小乘的差別在有無利眾菩提心上。顯乘和密乘的差別在有無修色身(果)的方便法上,顯乘沒有速成色身的方便法,所以修成色身須經三個到多個無量劫,密乘有速成色身的方便法,這方便法就是觀想佛身果德的“天瑜伽”。
因有方便法,才能快速成佛,即身成佛。

 

244.為什麼修持密法前必須要接受灌頂?
(1)灌頂是金剛乘四續法的基礎法和入門法,猶如不皈依三寶入不了佛教門,不發心入不了菩薩乘門一樣,不灌頂也無法進入密教門。由此可以推出,凡是未經灌頂自修的密法都不是佛教密法,都是非法的“亂彈琴”。
(2)受持三昧耶律儀是密法成就之源,是密法成就的必要保證。不受持三昧耶律儀雖精進苦修絕不會獲得共與不共正成就。而受三昧密戒,必須經過入壇灌頂,除此沒有別的途徑。因此,不經過灌頂就受不了三昧耶戒,而不受持三昧耶就修不出密法成就。由此推出,未經灌頂、不守持三昧戒律獲得的所謂“密法成就”,都是自欺欺人的假成就,絕不可相信。
(3)學密法必須先灌頂受三昧耶戒是佛陀金剛持制定的教規。
任何學佛教密法的弟子都必須遵守,不能違犯。三昧耶戒中《十四條根本毀根禁戒》第二條規定“不准違背如來教誡”。由此推出:不灌頂、不受持三昧戒是違背如來教誡,凡違背如來教誡的都是無正信的違法者。凡違法壞戒者都沒有資格修密法,就像壞種長不出禾苗一樣,不會修出任何成就。
(4)凡是密法成就都是按續部教理儀軌修出來的,而教理儀軌的學修必須經過相應層次的灌頂和秘訣傳授,未經傳授無法掌握儀軌文字表面未顯示的許多密理。
因此,修密必須灌頂,未經灌頂,不知密理,無法脈傳承的所謂“自學”、“自證”,純屬盲修瞎練、畫餅充饑,不但修不出如法成就,反而會造成可怕的後果。

 

245.有人說自己得到了各種大灌項,可以修任何密法,這話可靠嗎?
在藏傳佛教四續部中有多少密法,至今沒有準確的統計資料,除了舊密寧瑪派,僅新譯密續無上瑜伽部,俗稱母續一億六千萬種,父續七千萬種。
僅格魯派有傳承的灌頂、隨許不下於一千種,薩迦、噶舉、寧瑪、覺囊、息學等教派,各有自己的灌頂傳承系列,藏傳佛教史上從來沒有過一個獲得所有灌頂傳承的人。所以“得到各種大灌頂”的話,只能對不懂佛法的人說。
同時,密法灌頂是灌什麼頂,就只能修什麼本尊。灌時輪頂,不能修大威德。所以,只灌了幾種頂,或上百種頂,便說取得了“修習任何密法”的一張“合法的通行證”是說不通的。

 

246.有人說,密法的佛身觀法是“無異乞丐妄稱國王”,這話對嗎?
有的人帶著無知偏見的有色眼鏡,嘲笑密宗的自觀佛身是經不起分析的。無上密成佛理論的合理性和嚴密性,與顯乘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1)佛身觀並非密法獨具特點,淨土宗也有類似的佛相觀。如說:“唸佛觀是五停心觀之一,惡業障多者,一心觀佛之相好而治之也”。(丁福保《佛學大辭典》677頁)
這“念”字不是只唸佛號的意思,既然淨土宗“觀佛相好能消業障”,為什麼密宗自觀佛身就是“乞丐妄稱國王”?
(2)顯宗以僧人自居,比丘自居,想到自己的身份時就會起到自重自律,防止破戒的作用,那麼自觀為佛,以佛自居者,能不能起到防止身言意惡行的發生,以佛的標準要求自己行為的作用呢?如果後者不起作用,前者比丘僧,自念為比丘身也起不到防止犯戒的作用。
(3)迷悟只是一念之差,心不淨而起煩惱惡念,心淨而凡塵惡念俱息——這是佛教的常理。在修行中觀佛國淨土,觀佛菩薩,抑制凡心雜念生起,以淨心代替染心,是止觀雙修,其錯在何處?
(4)觀佛身若是:“乞丐妄稱國王”,那麼唸佛號想往生西方淨土,是不是也是乞丐妄想當皇太子呢?
(5)諸法法性平等。在法性上佛與凡夫平等,須彌山和芥子平等,糞土與黃金平等——這叫作法界平等智。既然在法性上一切事物沒有什麼差別,難道“國王”的法性比“乞丐”更優越嗎?難道“乞丐”就永遠當不了“國王”嗎?
(6)“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故《壇經》云:“凡夫即佛”,既然凡夫可以稱“佛”,為什麼乞丐不能稱國王呢?

 

247.有人說:“藏傳佛教寧瑪派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且有密法的根據”,是這樣嗎?
這是純屬不瞭解藏傳佛教的一種說法。
藏傳佛教各派都有僧俗兩種弟子,僧人受沙彌和比丘戒,不允許結婚;在家弟子中有結婚和不結婚兩種。寧瑪派也不例外,僧人必須守僧戒。藏傳佛教的僧人中有家室的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還俗的僧人成家,他們雖然不是僧人,但仍然可以修行、傳法;
另一種是不合律制的僧人制度,如蒙古地區一些寺廟,允許僧人成家。
但這種情況和學密法毫無關係,至於那些借密法騙錢淫亂,胡作非為之徒,不是密法教義之過,而是那些社會渣滓的犯罪行為,這就像社會上的各種腐敗和犯罪行為不會因為社會制度的存在而消亡一樣。

 

248.有人說:“即身成佛並非密法獨擅之旨,乃《法華》、《華嚴》等經中要義”,是這樣嗎?
在顯宗大乘經典中,佛地不可思議功德講得很多,但具體的嚴密的修證方法卻講得不多,所以成佛只有宏觀上的理論,缺乏微觀上的指導細則,這種情況對顯宗來說是需要揭開的秘密。密宗恰巧在這一方面起到了填空補缺的作用,密宗的殊勝就殊勝在這些方面。
“相互對比”是兩種事物在同一標準下的優劣對比,有些人只看到下部密學說,未見無上密高超密理,妄斷《華嚴》緣起,遠勝密法,只能證明其孤陋寡聞,不知《華嚴》天外更有“密法”無量世界。換句話說,既然佛祖在顯宗經典中將法性妙理已解釋清楚,為什麼又重開密法一門?經典物理未揭開之密,量子物理進一步展示,是符合邏輯的發展規律的,那些死抱著“經典物理”不放的人,不理解、不接受量子物理這一反常規的新理論並不足為奇。
既沒有研究過無上密原理,也不瞭解密法“即身成佛”的特殊含義,就說無上密即身成佛不是密法獨有,就連顯教中的《華嚴》也有,是對顯密教證體系認識不夠的體現。

 

249.藏密中有“七日成就法”嗎?
宣揚“七日成就”者絕不會是真正的藏密傳法者,而肯定是打著“藏密”旗號的騙子。藏密有一生成就佛果的嚴密的理論和修道方法,但實際上一生達到最高目標者並不多。因為大多數人在戒行和修持方面無法跨越艱難的里程。至於“七日成就”之類,純屬騙局,內行一目瞭然,邪教和偽氣功騙子利用的是人們對宗教的無知,一旦人們對宗教有了正確的認識,一切騙人的鬼把戲就會失去市場。

 

250.為什麼密法修持會有五肉、五甘露?
五肉、五甘露通過加持、淨化、增長,具有延年益壽、驅病消災,加持精、氣、脈、明點的功效,是可以生出各種修法成就的飲食,而且像大海一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此供養無量諸佛。
“五鉤”、“五明燈”這是內供裡面的成分,五肉的性能是五鉤,五甘露的性能是五盞明燈。為什麼叫“鉤”?“鉤”就是“鉤攝”,殊勝成就的意思。“燈”,就像光一樣,顯現殊勝功德。飲了五甘露後就可以得到很多成就和功德。
五肉是:(黃)牛肉、像肉、狗肉、馬肉和人肉。五甘露是人身上的五種不可缺少的成分,可以說是人身上的五種精質:精、血、腦(髓)加上大、小便。
有人會說,大小便怎麼能成為供品?這需要說明一下。飲食被吃下去消化以後,在體內化成了人體需要吸收的五種精質,對人體就是五甘露的意義。“大香”、“香水”是人體內需要的液體,是人體不能缺乏的精質,所以稱作甘露,它們排出體外,稱作大小便。有些人認為它們髒,這只是一種觀念。報章中登載,很多人經常飲用小便來療疾,治療昏厥、婦科病、鼻血過多等病都要喝童子尿,有的長壽老人一輩子都喝自己的小便。中醫中的“人中”這味藥就是指大便,專解大毒,人中毒後,別的都不能解,只有“人中”可解。
所以,髒和乾淨只是人的觀念問題,觀念改變了以後,髒的會變成乾淨的,乾淨的東西也會變成最髒的東西。

 

251.如何理解“樂空不二”?
“樂空不二”是八萬四千法的精髓,它有普通義和特殊義。
(1)普通義。“樂”指的是慈悲,“空”指的是智慧。“樂空不二”就是慈悲與智慧的合一。
(2)從密法的角度講,“樂”指的是“大樂”,是觀想圓滿次第的時候,氣入中脈所達到的人的主體意識的一種快樂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悟到空境、空智慧,這是無上密特殊的“樂空不二”,也叫“樂空不二智慧”。
“樂”也指大樂之身,也就是佛身,包括佛的享用身和化身;“空”代表佛的法身、佛的智慧。大樂的主體和它的空的智慧境界合一就是樂空不二,這種樂空不二的狀態是光明心。

 

252.什麼是“光明心”?
光明心分為基礎光明心、道光明心和果光明心。
(1)基礎光明心,是在人死亡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光明意識。
人在嚥氣的時候,地、水、火、風四大逐步消融後,產生三種細微的意識狀態:第一種為“顯現”的白感,第二種是“擴散”的紅感,第三種是“獲得”的黑感。這三種意識狀態的感覺,開始第一種白色,就像夜裡看見月光一樣;然後紅感就像天剛亮太陽欲出前的天空,稍微帶點紅色;接著突然變得漆黑,什麼感覺都消失了,人的真正死亡——內部的死亡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的。
死亡光明就像燈滅掉了以後突然產生的一種非常光亮的感覺,在這之後進入中陰。
(2)道光明心,就是按照人的死亡規律來進行修持所獲得的光明。
修持必須要經過死亡階段,也就是觀想死亡,外氣呼吸停止,要達到和死亡同樣的感覺,這樣才能出現內光明——光明心。光明心中產生一種幻身,也叫假幻身,幻身再進入死亡過程,反反覆覆修煉,進入第四光明——真光明心,就是開悟。密法上的真光明心和顯宗的見道開悟是同一個層次。開始時有真光明心的時候沒有幻身,有幻身的時候沒有真光明心,但是經過第四光明心的反覆修煉,破除二障的過程當中就會產生金剛身,也就是真幻身。真幻身出現以後,這種真幻身和第四光明心合一的時候就是成佛了,也叫雙運成佛,或者叫第四光明心和第三幻化身的合一之境。雙合佛或說雙合身就是無上密的陰身與陽身的結合,也代表光明心和幻身的合境界。
(3)果光明心,就是成佛之後,佛具有的真正的光明心,在顯宗裡叫“一切種智”。
眾生的智慧始終沒有辦法覆蓋客觀對象,客觀事物的外延永遠是大於主觀智慧,所以人們的認識永遠沒有盡頭。在學習的過程中,人類的認識逐步擴大,但是再擴大也永遠超不出客觀對象的範圍,人的認識範圍永遠小於客觀對象的範圍,到了佛的境界——一切種智時,佛的主觀認識和客觀對象的外延全部達到一致或者吻合的時候,就是全知,無所不知。只有佛才能達到全知的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