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鸚鵡天性好奇,平常也會利用咬東西來磨短控制它的喙的長度,它們也喜歡去東咬西咬,嚐嚐這個,試試那個的展現它的好奇心。正是因為這個原故,意外中毒一直是鸚鵡意外事件的大宗。
鸚鵡天性好奇,喜歡去東咬西咬,小心鸚鵡意外中毒
藏曆2020~2051年2月 ◁◀ 請點擊進入
導讀:鸚鵡天性好奇,平常也會利用咬東西來磨短控制它的喙的長度,它們也喜歡去東咬西咬,嚐嚐這個,試試那個的展現它的好奇心。正是因為這個原故,意外中毒一直是鸚鵡意外事件的大宗。
鸚鵡天性好奇,喜歡去東咬西咬,小心鸚鵡意外中毒
導讀:鸚鵡聰明乖巧,飼養的鳥友越來越多。有件事要特別提醒。如果籠子不潔易致鸚鵡患滴蟲病。滴蟲症是鸚鵡常見的上消化道疾病,此病症主要將引起愛鳥的上、下顎、食道及喉部產生病變。不可不慎。以下文章我們一起來關心。
紅色吸蜜鸚鵡
16種鸚鵡要注意的食物
1.巧克力:巧克力成分含有可可鹼,對很多動物來講是有害的,這種毒素會經年累月屯積於鳥的內臟,達到特定的量值時,小鳥會開始顯現神經疾病,最後可能導致死亡,常見疾病有情緒低落,噁心嘔吐,顛顯發作,以至於死亡...
2.酪梨:酪梨的果核有毒素,有時可能沾染到果肉,鳥類對於酪梨的毒素比其他動物敏感,小型鸚鵡<如虎皮或小鸚>食用酪梨致命的紀錄一直都有...
(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297.有人說:“佛教弟子以與人不爭為美德。”所以不應該爭辯,這話對嗎?
這要看對什麼不爭。要是對離經叛道、擾法壞法的邪說謬論不爭,就是對眾生缺乏慈悲心和抑惡揚善責任感的糊塗表現,也是違反佛律的行為。
佛在《寶篋經》中說:“對破壞教義的言行應予以破斥,對其不進行破斥者非我弟子,對其進行破斥者是我弟子,是我聲聞。”
(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第五章 消除常見誤解
253.藏傳佛教就是“藏密”嗎?
藏傳佛教和“藏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藏傳佛教包括顯宗菩薩乘和密宗金剛乘兩部分。顯宗以“三藏”經典為主,教授戒定慧三學,成就顯宗四身佛;密宗以“四續”經典為主,教授四部瑜
伽,成就密宗雙合七支持金剛佛。雖然藏傳佛教從總的方面來講,都主張先顯後密,顯密結合,但各教派也有不同的側重點,如噶當派主修菩提道,不提倡學密;薩迦、噶舉、寧瑪等主修密法;只有格魯派才主張顯密並舉,雙翅齊飛。因此,以“藏密”稱呼“藏傳佛教”並不確切。
(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231.修持時輪法需要守持什麼戒律?
(1)六種佛守持戒規
①發菩提心、守三戒(戒惡、揚善、利益眾生)、持金剛杵、持金剛鈴、持佛身印、禮敬上師為不動金剛種守持戒規;
②無私施捨錢財和屬於自己的一切,以佛法開導和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擺脫困境和保護別人的安全是寶生金剛種守持戒規;
③食用五肉、五汁等助生成就的靈藥為遍照金剛種守持戒規;
④經常供養三寶為業成就金剛種守持戒規;
(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第四章 相關密法解答
177.修密法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先決條件?
大乘顯乘和密乘是大乘佛教不可分割的兩大組成部分,顯法是基礎,密法是上層建築。所謂“無顯不入門,無密不成佛”就充分說明了顯密二法的作用和相互關係。
密法之所以被稱作“快速成就法”,在於不僅密法本身具有許多殊勝方便修法,而且對修學者的智慧、品行、素質要求很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藏傳佛教界有一句俗話說:“法的層次高,要靠人的層次高。”
學修密法首先必須具備三個先決條件:
(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142.二十二種發心的寓意是什麼?
與嚮往相應的發心是諸善生長之源,因而比作“大地”;
與意志相應的發心,永不蛻變,故喻為“黃金”;
與增上心相應的發心比作“新月”,表示逐步圓滿。
以上三種發心屬於資糧道。
與加行相應的發心比作“火”,喻義為能燒燬見性障蔽,此發心屬於加行道。
(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第三章 教理修學相關解答
94.漢傳佛教大德主張,學佛必須先從“有”,後到“空”,若不知“有”,焉知“空”?這種說法和藏傳佛教的觀點是否一致?
這種說法和藏傳佛教完全一致。
起信修法的過程也是個認識的過程,認識必須從有形的現象入手逐步達到無形的本質。
“有”和“空”是一件事物的兩個方面,世俗智的認識境界是事物的現象——“有”,超世智(聖智)的認識境界是物自性、法性——“空”,若不承認以世俗智確立的一切存在,輪迴、解脫、因果業報、四諦、六度、根、道、果等理論將無從建立。進而,佛和佛法也就無從談起。同時,真假二諦也是對立統一體,若無假諦的“有”,也就無從談起真諦的“空”,悟“空”的真境是沒有“有”、“空”分別見的“無戲境”。
(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第二章 佛教與現代社會
72.在高科技社會裡,佛教為什麼能夠獲得廣泛的信仰?
和平和發展始終是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兩大課題。所謂“和平”是指人類的和平生活,人類的和平生活,要靠人類自己維護。和平的反面是暴力和戰爭,暴力和戰爭的根源是人類的自私貪慾和嗔恨,若不徹底改變人類的這種自私貪嗔本性,暴力和戰爭的消除,只是人類一種善良的願望,很難實現。
(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69.世界三大語系佛教有什麼異同?
藏傳佛教也稱藏語系佛教,與漢語系佛教、巴利語系佛教並稱佛教三大體系。
(摘自多識仁波切著《藏傳佛教常識300題》甘肅民族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41.佛教追求的目標是什麼?
根據眾生的機緣,佛法提出了三級解脫目標和相應的方法,這“三級解脫法”,也稱“三士道”。